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美丽湖南建设重要成果-九游会在线官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春林)15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湖南活动在怀化靖州举行,活动期间,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美丽湖南建设重要成果。近年来,全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湖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得到全局性改善,美丽湖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近年来,湖南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空气质量方面,2024年1-7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同比均有改善。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7%。
水环境质量方面,2023年,全省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8.6%,位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一江四水”131个干流断面连续四年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全省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强化花垣锰三角、三十六湾、锡矿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治理,退出涉重金属企业1200余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过91%,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
湖南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落实“双碳”战略,构建“1 1 n”政策体系,重点实施“十大行动”,印发“两高”项目管理目录和清单,加快推进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布局建设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南山国家公园等绿色增值项目。
全省近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7.2%、27.2%,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园区18家、绿色工厂213家,长江干支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基本退出,绿色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前十。
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恢复
近年来,全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向好。2023年,全省林木绿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达59.98%、70.54%,均居全国前列。国家湿地公园达到70个,数量位居全国第1。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6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加强。“十年禁渔”成效明显,洞庭湖江豚数量由2017年的110头增加到2022年的162头,二十余年未见的长江鲟、鳤鱼再次现身洞庭湖;洞庭湖麋鹿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自然野化种群。
人居生态环境改善扎实推进
湖南着力解决“垃圾围城”“垃圾下乡”问题,全省累计建成垃圾焚烧厂37座,厨余垃圾处理厂17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8%,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超过80%。
同时,全省着力推进“厨房革命”“厕所革命”,着力推动水环境治理,着力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呈现了长沙圭塘河、后湖艺术园等治理典型。全省建制镇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省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1万余个,占比超过43%。
全省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湖南先后出台《湖南省环保条例》《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湖南省土壤法实施办法》《湖南省固废法实施办法》《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湘江保护条例》《洞庭湖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环保法规。建立健全了生态补偿制度等8个方面的制度体系。
完成生态环境系统省以下垂直管理生态环境统一监管执法等一系列改革。建成电力环保智慧监管平台、生态环保督察信息化平台、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等一系列信息化平台。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