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阅山河·边疆行”6: 沙漠边缘的明珠——库尔勒、吐鲁番-九游会在线官网

相链区块链
九游会在线官网

  编者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诗和远方”,那辽阔的万里山河,激荡着深沉的家国情怀,蓬勃着繁荣的发展景象。长沙晚报“一起阅山河”文旅驿站策划推出边疆行活动,招募“一起阅山河”旅行推荐官,以乘坐旅游专列的形式,行走新疆、西藏等地,丈量祖国山河,再现征途如虹!

沙漠边缘的明珠——库尔勒、吐鲁番

  李若兮

  专列停在了梨都库尔勒,今天我们目标明确——看沙漠。当然,深入荒无人烟的大漠来一趟徒步是不可能的,但是来到沙漠边缘,亲眼见一见在地理书和模拟题上出现过无数次的地名: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就能让我心满意足了。

  在尉犁县的罗布人村寨,塔里木河的蓝和胡杨枝头的绿给整座在阳光和沙尘中昏昏欲睡的村落带来了清凉和生机。我第一次见到在沙漠中蜿蜒而过的河流,它像一条匆忙遗落的仙女裙袂上的蓝飘带,让人找不到源头,也看不透去向,时刻担心它会像突然出现一样凭空消失。我注视着河滩上繁茂的植被,想象着它们深埋于黄沙中的根系拼命地伸长、伸长,直到够着那唯一的水源。一片人迹罕至的寂静中,我仿佛听到了塔里木河奔腾着的生命脉搏、听到了花草咕嘟咕嘟喝水的声音。

   穿过河上的吊索桥,和湖里的黑天鹅打了个照面,我们来到东沙山脚下。骆驼又大又宽的脚掌在沙地里一点也不打滑,稳稳地载着我走上山顶。视野中金色的沙丘一座连着一座,以同样的角度仰起脖子眺望远方,像是迎接,又像是送别。连绵的沙丘不同于巍峨的高山,只要稍微隔开些距离,人就不再有被俯视的压迫感。它们最大的威力来源于流动性:风和沙是邪恶又默契的搭档,搅动一切,埋葬一切,不给生命一点点扎根的机会,也不给记忆一点点留痕的可能。丝绸之路的辉煌、金戈铁马的悲壮、渴望征服自然者的溃败……过去千年被覆盖在沙海下,平静得好似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条浅灰色的公路向远处延伸,很快便隐没于沙丘间,是现代化的仅有痕迹。

  听导游讲解才知道,这自然资源匮乏、生活节奏缓慢的沙漠边陲小村竟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凉棚下,几位须发尽白的老人坐在榻上,面容平静,或是拿着一块胡杨木慢悠悠地打磨成容器,或是用当地乐器演奏着欢快的小曲。一问,他们的年龄都超过了一百岁。同团的爷爷奶奶听闻立刻凑上前请教长寿经验。一百零八岁的爷爷笑眯眯地说:“第一,听党的指挥。第二,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话音未落,一片掌声响起,我身旁的奶奶连声说;“看来我也会长寿啊!”

  从库尔勒一路向东,在乌鲁木齐短暂停留,我们的下一站是吐鲁番。作为湖南对口援疆的城市,吐鲁番这个名字想必湖南人都不陌生。真心换真心,当地人对湖南人也是颇有感情。记得六年前游览交河故城,不仅凭借湖南身份证享受了免票待遇,工作人员还送了精致的钥匙扣留作纪念。尽管在毫无遮拦的烈日下,交河故城的历史和风光几乎没给年幼的我留下任何印象,当年收获的笑容和惊喜却让我记了很久。

  再次踏上吐鲁番的土地,空气和我印象中一样灼热。那是一种让人无处遁形的热,热力自四面八方向洼地汇聚,再从没有一点儿水分的地表熊熊蒸腾。好在一天中太阳最大的时候,我们被安排游览凉爽的坎儿井。这始于西汉的集水工程规模庞大又深埋地下,人们只好在一孔深达60米的竖井里架起电梯,连通地表和一小段暗渠,给游客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电梯门一开,一阵夹杂着清凉水汽的风把我扑个满怀,我霎时忘却了外头的干燥炙热。汩汩之声来自暗渠,借着高高的通风口透进来的一缕微光,我发现这来自高山冰川的清澈流水痛快地奔流着,千年来把暗渠的石壁冲刷得光滑如玉。导游说,坎儿井现在仍供给着吐鲁番地区的生活和灌溉用水,想来这便是人类文明的可贵之处——生命虽短暂渺小,却总能创造出这样恒久而宏大之物,给一代代人带来繁荣和希望。

  相比坎儿井几乎是超越时空的宏伟,新鲜葡萄总让人想起平凡却甜蜜的当下。走进维吾尔人家的小院,一定有一架翠绿的葡萄,茁壮的藤蔓下光影摇曳。在铺着艾德莱斯绸的炕上盘腿坐下,吃一盘又甜又沙的西瓜、几颗汁水饱满的甜葡萄,那滋味美得叫人什么忧愁也忘了。再来一个眼睛水灵灵的姑娘跳一支维吾尔舞,脖子扭得轻盈又骄傲,手腕转得温柔又带着几分欲说还休,别说戴着绿帽子的“巴依老爷”们了,就连我也被迷得发怔。我不禁感叹,如此懂得甜和美的民族实在不多,更不用说是在这荒芜又燥热的大漠边缘!

  一日游的最后,我们来到了火焰山。这里因为全国最高的地表温度和《西游记》的传说而鼎鼎有名,游客们忙着拍照打卡,几乎不会像我一样,在让人几乎感官失灵的高温中认认真真地凝视这座山——如果你这样做,一定会发现它很美。在显示着地表高达64℃的巨大温度计背后,光裸的红色岩石如一簇簇火舌舔舐着天际线,虽是静态,却具有向上蹿的动感。没有生命的迹象,也不在意游客的眼光,它就在这火热的荒原间磅礴地燃烧。日落时分,太阳的光晕在和山脊相遇之处柔和下来,人群往来如织,小女孩守在文创雪糕的摊子前,盛装的骆驼等待被游客骑上。我望着这一切,不知道为什么很感动。或许感动于博大的自然界,感动于无垠的天空、广阔的沙漠、壮丽的山脉;或许感动于不愿低头的人,明知自己无论在时间或是空间尺度上都渺小如蝼蚁,依然竭尽全力在山海间刻下自己细微的印记。

  回顾过去几天我们走过的路,罗布人村寨、沙漠公路、坎儿井、葡萄沟、火焰山……面对自然,人类不曾忘记敬畏,也从不甘心屈服。大自然之手固然伟大,人类的匠心巧手又何尝不是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们在这荒凉的沙漠边缘勾勒出奇迹的模样。

【作者:李若兮】 【编辑:郑湘平】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请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
网站地图